漆是東方的皮膚,和陶瓷、水墨、絲綢一樣是中國特有的媒質。自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朱漆木碗,漆已伴隨我們整整七千年。它溫潤光澤、防腐耐久,曾無所不在,是生死不離的印證。
◄剔紅是在漆器胎骨上層層髹漆至一定厚度,然後雕刻出花紋,在一片紅艷中展現出層次分明的美感。工藝美術大師文乾剛為製作這扇屏風,至少耗費一年以上的時間。
「漆」字原本寫作「桼 」,象形字,上有木下有水,中間的一撇一捺卻不是「人」、不是「八」,是人字型八字狀的兩把刀。樹皮生生割破,蚌殼或竹片接住漆樹傷口流出的汁液,是為漆。我們和這樣的「漆」脫離太久了,早就忘了。「油漆」本指桐油和大漆,而不是現在遍地所見的聚氨酯、丙烯酸組成的化學塗料。漆樹產的漆,含的是天然漆酚、漆酶,和塗料毫無關係。現在油漆店裡的「油漆」,不過是詞彙轉換的謬誤。漆與「七」有緣,最早使用漆的器物,是河姆渡遺址里的一隻朱漆木碗,迄今已七千年;而七年,從種子破土到幼苗成材,是一株漆樹產漆的年齡。
◄湖北省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出土的彩繪漆箭壺在荊州博物館地下室等待脫水。楚人生活在一個漆的王國中,生死不離漆,甚至在戰爭中,漆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漆樹只生長在亞洲,鄰國日本、韓國、越南都有漆樹,但以中國的漆產量最大,質量最好,日本99%的漆要從中國進口。漆的工藝和用途在漢以後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割漆、制漆的程序未變。每年端午到霜降,在湖北、四川、貴州和陝西,漆工進山割漆;年年,福州聯建生漆廠的陳國華都去收漆。福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溫暖濕潤的氣候特徵,最適合漆的加工。
◄漆樹葉呈橢圓形或卵形,多生長分布於亞洲東部,以中國產量最豐、質量最佳。一般來說,漆樹生長七年後即可割取漆液。漆液初時呈乳白色,接觸空氣氧化後呈褐色,干固後色澤更深,並形成漆膜,千年不朽。
◄剔紅是在漆器胎骨上層層髹漆至一定厚度,然後雕刻出花紋,在一片紅艷中展現出層次分明的美感。工藝美術大師文乾剛為製作這扇屏風,至少耗費一年以上的時間。
「漆」字原本寫作「桼 」,象形字,上有木下有水,中間的一撇一捺卻不是「人」、不是「八」,是人字型八字狀的兩把刀。樹皮生生割破,蚌殼或竹片接住漆樹傷口流出的汁液,是為漆。我們和這樣的「漆」脫離太久了,早就忘了。「油漆」本指桐油和大漆,而不是現在遍地所見的聚氨酯、丙烯酸組成的化學塗料。漆樹產的漆,含的是天然漆酚、漆酶,和塗料毫無關係。現在油漆店裡的「油漆」,不過是詞彙轉換的謬誤。漆與「七」有緣,最早使用漆的器物,是河姆渡遺址里的一隻朱漆木碗,迄今已七千年;而七年,從種子破土到幼苗成材,是一株漆樹產漆的年齡。
◄湖北省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出土的彩繪漆箭壺在荊州博物館地下室等待脫水。楚人生活在一個漆的王國中,生死不離漆,甚至在戰爭中,漆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漆樹葉呈橢圓形或卵形,多生長分布於亞洲東部,以中國產量最豐、質量最佳。一般來說,漆樹生長七年後即可割取漆液。漆液初時呈乳白色,接觸空氣氧化後呈褐色,干固後色澤更深,並形成漆膜,千年不朽。
陳廠長的漆收得越來越困難。和外出打工相比,青壯年不願再去割漆了,嫌收益少;更何況,漆的原產地不少地方開設有小煤窯,煤老闆守在礦口,挖一天煤就能得到一百二十元的當日酬金。另一方面,漆漲價後造假的多了,為了加份量添水、添煤油,為了讓漆顏色變黃一點,加糖,他親眼目睹,有人把野芭蕉拔出來倒掛,讓芭蕉汁充當漆。
留言
張貼留言